人其实都很双标的
图片
作者:子墨
余华曾说:“人其实都很双标的,如果一件事符合自己利益但是自己却拿不到,那一定会希望这事能够公平公正。
可若这事自己能拿到利益,那么一定会希望这事的规则一定是有利于自己的。”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人性的双标现象如同一个反复出现的剧情,不断上演着。“
人其实都很双标的,如果一件事符合自己利益但是自己却拿不到,那一定会希望这事能够公平公正。
可若这事自己能拿到利益,那么一定会希望这事的规则一定是有利于自己的。”这一特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着深刻的体现。
在就业市场中,这种双标现象十分常见。
例如,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设置了各种复杂的招聘流程和高标准的录用条件。
对于那些未能通过层层筛选的求职者来说,他们往往会觉得企业应该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招聘制度。
这些求职者希望招聘规则能够更加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有能力的应聘者,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毕竟一份好工作是符合他们利益需求的,但他们却因为现有的规则拿不到。
再看城市的公共资源分配方面。比如公共交通资源,当一条新的公交线路规划没有覆盖到某个偏远地区居民的居住点,而这些居民又非常依赖公共交通出行时,他们就会强烈要求交通部门重新规划线路,以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他们会认为公共交通资源是为全体市民服务的,不能只偏向于那些已经有完善交通网络覆盖的繁华地区,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能否方便地出行这一利益。
在税收政策方面,一些高收入群体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就会倾向于维护现有的政策。
例如,某些行业的高收入者,他们所在的行业可能因为特殊的政策扶持而享受较低的税率。
当有人提出要调整税收政策,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公平,让税收制度更加均衡时,这些受益于现行政策的人可能会强调该政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改变政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而忽视了这种政策可能造成的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不公平性。
在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类似情况。一些早期购买了多套房产的投资者,当政府出台限购政策以稳定房价、保障刚需购房者的利益时,他们可能会反对这些政策。
因为限购政策影响了他们继续通过房产投资获取更多利益的机会,他们会强调房地产市场应该遵循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却忽略了房价过高对普通购房者造成的巨大压力,以及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对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带来的风险。
这种双标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性受利益的驱动。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当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或者无法获取时,人们希望通过公平公正的规则来改变现状,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当自己已经站在利益的有利一方时,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就会希望规则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和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双标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泛滥,将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严重的挑战。
在社会阶层方面,如果不同阶层之间都存在双标对待社会资源分配的情况,那么阶层矛盾就会加剧。
例如,富人和穷人在对待社会福利政策上的双标态度,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在不同行业之间,双标也会破坏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虽然人性的双标难以完全消除,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缓解其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首先,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是关键。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让人们更加自觉地意识到双标行为的不妥之处,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利益需求。
其次,完善社会制度建设,确保制度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性。
当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时,人们双标的空间就会被压缩。
最后,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当双标行为一旦出现就能够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人性的双标是社会生活中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与利益的关联紧密而又复杂。
在社会利益的博弈中,双标现象反映了人性的弱点。
它对社会和谐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让社会生活在公平公正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